突然背痛点算好? 中医拆解背痛原因可大可小! 附改善背痛方法

背痛有什么原因?

机械性背痛与发炎性背痛是常见的背痛类型,两者在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上有所不同。 95%的背痛属于机械性背痛,最常见是由腰椎退化所造成,另外亦可因长时间姿势不当、过度活动或搬运重物使背部受力过大,突然扭伤等因素引起的。 这类背痛通常可以通过维持良好的姿势,适当的休息和复健来缓解症状。 而发炎性背痛是身体出现慢性发炎反应,使脊椎关节处于持续发炎的状态,这类患者需及时接受药物治疗,防止情况持续恶化。

 

背痛之位置与隐性疾病之关系

除了不良的姿势可以导致背痛外,背痛的位置实际上代表某些隐性疾病的警示。 上背的左肩膀疼痛,可能与心绞痛、心肌梗塞有关; 右肩膀疼痛可能与肺炎、肺结核、支气管炎有关。 而中背痛或因椎间盘突出而引起。 至于下背痛,女性有机会患上朱古力囊肿,甚至发生宫外孕的情况,另外较严重的情况有可能为急慢性胰腺炎、肾盂肾炎、肾结石等。 故当出现持续性的背痛,请勿轻视,应及时就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
日常习惯如何引致背痛?

背痛的问题非常普遍,大多由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所导致。 年轻人出现背痛以办公室人士尤为多见,久坐是现代人常见的工作方式,因为长时间的静坐容易导致周边肌肉紧缩或痉攣,进而造成局部僵硬和疼痛。 此外,女性常穿着高跟鞋亦会增加背部负担,使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。 而运动方式不正确亦为引起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,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,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和疼痛,经常做球类活动和跑步等高强度运动,若过度练习,也容易导致肌肉劳损和脊椎疲劳。 至于长者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背痛烦恼,椎间盘退化和椎骨关节的老化是导致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,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椎管狭窄,进而压迫脊椎神经,导致腰部疼痛、下肢疲惫、麻痹和无力等情况。

 

中医诊断背痛及调理

健络通创办人黄天赐教授强调中医学通则不痛,痛则不通的原则,当背部出现疼痛时,往往与气血不通有关。 内经言:「骨为干,脉为营,肉为墙」,人的机体是一个整体的系统,有如房子一样,房子里水管就是人体的血管,是血液流动的通道; 水管流动的水则代表体内流动的血液。 中医学中的气类似于水压,推动水在管道中流动,如气推动血液在人体中运行,气行则血行。 若水管畅通无阻,水就能正常流动,气血通畅,痛症则消失殆尽。

故中医治疗背痛,主要通过针灸和中药来调理气血和疏通经络,下背痛取穴以肾俞、大肠俞、委中穴为主。 药物治疗方面,则会根据寒热虚实以及气血等进行辨证治疗,如患者背部以刺痛拒按为主,为血瘀表现,会考虑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; 如患者遇冷或阴雨天气时疼痛加重,为寒湿的症状,常配伍威灵仙、细辛、独活和杜仲等药物,达到散寒除湿,温经通络的效果。

 

中医日常保建方法 预防背痛!

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,可以有效预防背痛的发生。 经常运动是预防背痛的关键,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,提高柔软度,降低背部的负荷,走路或在泳池内行走是最理想的运动方式。 此外,可穿着舒适的低跟鞋,合适的鞋子能减少对足部和腰部的压力,有助于预防背痛。 若需要久坐工作,可调整椅子的高度,保持腰部正确的工作姿势。 黄天赐教授指出,利用「壹点宁 清凉」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种有效预防腰背疼痛的方法,通过磁珠按摩头,找出不适处或痛点,或针对委中穴和肾俞穴进行按揉,每次1-2分钟,每日2-3次,天然薄荷香气能加强疏通经络的效果,通过持之以恒的按摩,可以预防背痛的发生。

分享至

審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