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會腳抽筋?
抽筋在中醫學中屬於「筋攣」的範疇。在中醫理論中,筋是肌肉的物質基礎,是人體肌肉活動的根本。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中提到:”筋者,所以系骨也”。
腳部抽筋可歸納為以下幾個中醫病症:
- 筋攣(腳筋攣縮)
- 主要病因包括腎虛、肝腎虧損、血虛、濕邪阻滯等。
- 筋痿(腳筋軟弱無力)
- 多由於肝腎不足,氣血虛弱所致。
- 筋痙(腳筋抽筋、痙攣)
- 常見於腎虛、肝腎不足、濕熱阻滯等證候。
- 筋痲(腳部筋肉麻木)
- 多與血虛、瘀血凝滯有關。
腳抽筋類型及情況
腳抽筋的症狀是反映人體當下的健康狀況,是一個結果,這結果同時反映出,身體內部存有的一些關係,例如以下腳抽筋與贜腑和體質的關係:
- 肝主筋,腎主骨,二者虛弱導致筋骨失養,容易突然痙攣。 睡眠時抽筋 – 與腎虛、血虛有關。
- 腎虛不能固攝肝筋,血虛滋養不足,夜間或清晨容易抽筋。運動後抽筋 – 與脾虛、濕邪有關。
- 脾虛不能健運肢體,濕邪阻滯經絡,易引發運動後抽筋。 腎虛 – 腎精不足,容易全身抽筋。
- 腎藏精髓,主掌骨骼筋脈,腎虛則生命之本不足,肌肉易痙攣。 肝腎不足 – 肝木不能條達,容易腳筋抽筋。
- 肝主疏泄,若虧虛則筋脈失養,出現局部抽筋。脾虛 – 濕困津失調,易引發肌肉痙攣。
- 脾主肌肉,若虛弱則津液失調,肌肉代謝受阻。血虛或血瘀 – 營養不足或瘀血凝滯,容易抽筋。
- 筋肉生長發育需要足夠的血液營養,若不足則易出現抽筋。
腳抽筋原因
為什麼腳抽筋越來越年青化?
為什麼資訊發達,科學昌明的社會中,很多人都患上腳抽筋的問題呢?雖然許多專家和藥廠對腳抽筋的研究已有很多科學的文獻,但大多數研究都只是在重複分析或統計患者的結果層面,例如常論述與患者身體缺乏鈣鎂鉀等礦物質、脫水、肌肉疲勞等發病後的結果,或分析發病後的體質,例如體虛礙血液循環、肌肉過勞、或統計高危發病群組,例如孕婦、高血壓患者、血糖過低患者,或者服用某些藥物如利尿劑等的患者。然而,至今仍然沒有一種特效藥可以預防腳抽筋的問題。
中醫中關於氣海、血海、水穀海、髓海的理論與腳抽筋之間確實有一定關係。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:
- 氣海不足:氣海位於丹田,是人體儲存和運化氣血的根源。氣海不足會導致四肢無力,容易疲勞,進而影響肌肉功能,增加抽筋風險。
- 血海不足:血海位於小腹,是血液的儲藏之地。血海不足會影響肌肉的血液供應,營養滋養不足,也是引發抽筋的原因之一。
- 水穀海不足:水穀海位於臍下,是水穀精華的儲藏處。水穀海不足會導致津液不足,肌肉失去適當的濕潤,也容易引發抽筋。
- 髓海不足:髓海位於腰部,是骨髓精華的集聚之所。髓海不足會影響骨骼健康,進而導致肌肉失去支撐,增加抽筋機會。
有關氣海、血海、水穀海、髓海等四海的不足,可能反映在腎虛、肝腎不足、脾虛、血虛或血瘀等方面,從而引發腳部抽筋的問題。因此,中醫治療抽筋的關鍵是要從調理體內四海的能量通道開始,例如按摩、針灸、肌肉外用鎮痛劑,以恢復身體的整體平衡。這也是中醫辨證論治的核心所在。
中醫日常保建方法,預防腳抽筋!
中醫師黃天賜的建議,我們可以整理出以下腳抽筋的緩解與預防方法:
- 外治調理:
- 用含有薄荷腦和活血化瘀成分的外用藥油,按摩小腿、足踝和大腿,可以活血通絡和緩解肌肉痙攣。
- 在工作前後,重複用磁力按摩和外用藥物按摩患部深處,改善足踝、小腿、大腿及膝關節的循環,預防代謝廢物滯留導致的腳抽筋,改善小腿微循環。
- 內治調理:
- 中醫透過辨證論治,以內服中藥調理整體的體質和內循環的問題進而減少腳抽筋的情況。
- 局部調理:
- 先用磁力按摩,(1)找出患部深層的壓痛點;(2)定點用外用藥物按摩1分鐘,可改善小腿部位的血液循環、淋巴迴圈,按摩足部、小腿、膝關節及大腿等周圍軟組織,減少下肢的疲勞積累,減少足腳抽筋發病率。
- 晚上可用手輕拍打小腿大腿內外兩側,改善足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能量供給,減少腳抽筋。
- 睡前使用含薄荷腦的健絡通藥貼 草本,緩解每天疲勞,減少小腿代謝廢物累積。
- 預防性保養:
- 舒緩膝關節柔軟度- 於工作前後,重複用以上的磁力按摩和定點外用藥物按摩患部深層,改善足踝、小腿,大腿、膝關節肌肉神經和血管的正常循環,避免代謝廢物滯留引發腳抽筋的問題。
- 防下肢提早衰退 – 早晚用左腳按摩右足踝,右腳按摩左足踝,可以防治足踝、膝關節的舊患或疲勞,減少腳抽筋的風險。
- 改善下肢的供氧 – 晚上可以用手輕拍打小腿大腿內外兩側、改善足膝關節周圍肌肉的能量供給,有助於膝關節長期承重,睡前用含薄荷腦的健絡通藥貼 草本,緩解每天疲勞,減少小腿代謝廢物累積。
治腳抽筋湯水食療
為什麼湯水食療會影響腳抽筋康復?
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,都市人一旦身體出現不適,第一時間會上網尋找簡單方便的治療方法,如湯水食療等。許多科技企業也順應這一趨勢,提供迎合都市人喜好的湯水食療產品。然而,這種做法往往會延誤腳抽筋問題的黃金治療時間,影響根治效果。例如腳抽筋的其中一個病因在於臟腑失調,如肝腎不足、脾虛濕困等。中醫更推崇辨證論治,針對不同根源採取針灸、中藥等針對性治療,配合適當運動和生活調理,從根源上預防復發。所以單純的湯水食療難以針對不同成因的臟腑失調。
中醫治病的基礎是整體性,中醫師的方法是「治病必求治本」。例如對於久坐久站的都市人來說,下肢肌肉的血液循環、運動習慣、行路習慣、鞋子選擇等都很重要,不能單單依賴藥物或湯水。反之,如果錯過腳抽筋的健康警號,可能會產生以下影響:
- 氣滯血瘀: 下肢血液循環受阻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引起局部疼痛、腫脹、肌肉僵硬等症狀。
- 影響腳趾神經傳遞: 壓迫腳部神經,導致神經訊號傳導障礙,引起肌肉痙攣。
- 影響小腿肌肉收縮: 不良姿勢導致小腿肌肉功能失調,肌肉張力紊亂,增加肌肉痙攣。
- 影響下肢血液回流: 靜脈回流受阻,引起肌肉缺氧,增加代謝廢物累積,導致肌肉痙攣。
要預防和緩解反覆發作的腳抽筋,需要從生活細節著手:
- 適當休息,避免久坐久站
- 注意良好的步姿和坐姿
- 選擇合適的鞋子,避免過高的鞋跟和過度支撐
- 適當進行腳部肌肉訓練和伸展,保持肌肉功能健康
高危的晚期周邊動脈疾病其他症狀可能包括:
- 休息時足部及腳趾出現灼熱感或疼痛,尤其是晚上平躺時
- 足部皮膚冰冷
- 膚色改變
- 長期未痊癒的腳趾或足部潰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