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背痛點算好?中醫拆解背痛原因可大可小!附改善背痛方法

背痛有什麼原因?

機械性背痛與發炎性背痛是常見的背痛類型,兩者在臨床表現和處理方式上有所不同。95%的背痛屬於機械性背痛,最常見是由腰椎退化所造成,另外亦可因長時間姿勢不當、過度活動或搬運重物使背部受力過大,突然扭傷等因素引起的。這類背痛通常可以透過維持良好的姿勢,適當的休息和復健來緩解症狀。而發炎性背痛是身體出現慢性發炎反應,使脊椎關節處於持續發炎的狀態,這類患者需及時接受藥物治療,防止情況持續惡化。

 

背痛之位置與隱性疾病之關係

除了不良的姿勢可以導致背痛外,背痛的位置實際上代表某些隱性疾病的警示。上背的左肩膀疼痛,可能與心絞痛、心肌梗塞有關;右肩膀疼痛可能與肺炎、肺結核、支氣管炎有關。而中背痛或因椎間盤突出而引起。至於下背痛,女性有機會患上朱古力囊腫,甚至發生宮外孕的情況,另外較嚴重的情況有可能為急慢性胰腺炎、腎盂腎炎、腎結石等。故當出現持續性的背痛,請勿輕視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
日常習慣如何引致背痛?

背痛的問題非常普遍,大多由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所導致。年輕人出現背痛以辦公室人士尤為多見,久坐是現代人常見的工作方式,因為長時間的靜坐容易導致周邊肌肉緊縮或痙攣,進而造成局部僵硬和疼痛。此外,女性常穿着高跟鞋亦會增加背部負擔,使背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。而運動方式不正確亦為引起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,運動前沒有進行充分的熱身,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和疼痛,經常做球類活動和跑步等高強度運動,若過度練習,也容易導致肌肉勞損和脊椎疲勞。至於長者比年輕人更容易出現背痛煩惱,椎間盤退化和椎骨關節的老化是導致背部疼痛的主要原因,這些變化可能導致椎管狹窄,進而壓迫脊椎神經,導致腰部疼痛、下肢疲憊、麻痺和無力等情況。

 

中醫診斷背痛及調理

健絡通創辦人黃天賜教授強調中醫學「通則不痛,痛則不通」的原則,當背部出現疼痛時,往往與氣血不通有關。內經言:「骨為幹,脈為營,肉為牆」,人的機體是一個整體的系統,有如房子一樣,房子裏水管就是人體的血管,是血液流動的通道;水管流動的水則代表體內流動的血液。中醫學中的「氣」類似於水壓,推動水在管道中流動,如氣推動血液在人體中運行,氣行則血行。若水管暢通無阻,水就能正常流動,氣血通暢,痛症則消失殆盡。

故中醫治療背痛,主要通過針灸和中藥來調理氣血和疏通經絡,下背痛取穴以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穴為主。藥物治療方面,則會根據寒熱虛實以及氣血等進行辨證治療,如患者背部以刺痛拒按為主,為血瘀表現,會考慮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進行治療;如患者遇冷或陰雨天氣時疼痛加重,為寒濕的症狀,常配伍威靈仙、細辛、獨活和杜仲等藥物,達到散寒除濕,温經通絡的效果。

 

中醫日常保建方法 預防背痛!

通過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,可以有效預防背痛的發生。經常運動是預防背痛的關鍵,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肌肉力量,提高柔軟度,降低背部的負荷,走路或在泳池內行走是最理想的運動方式。此外,可穿著舒適的低跟鞋,合適的鞋子能減少對足部和腰部的壓力,有助於預防背痛。若需要久坐工作,可調整椅子的高度,保持腰部正確的工作姿勢。黃天賜教授指出,利用「壹點寧 清涼」配合穴位按摩是一種有效預防腰背疼痛的方法,通過磁珠按摩頭,找出不適處或痛點,或針對委中穴和腎俞穴進行按揉,每次1-2分鐘,每日2-3次,天然薄荷香氣能加強疏通經絡的效果,通過持之以恆的按摩,可以預防背痛的發生。

分享至

審查